在醫療環境中,沒有任何機構或個人能完全避免錯誤的發生。關鍵在於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建立一個能夠持續改善的體系。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不僅僅是事後的究責,更重要的是透過系統化的通報、深入的分析,以及積極的預防措施,將每一次的事件轉化為學習的機會。
不良事件通報是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基石。一個開放且非懲罰性的通報文化,能鼓勵醫療人員主動報告錯誤和疏失,從而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 透過根本原因分析(RCA)等工具,我們可以深入探討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是表面現象。
專家建議: 建立一個跨專業的團隊,定期審查不良事件的通報資料,並將分析結果轉化為具體的改善措施. 此外,積極分享經驗教訓,促進團隊之間的學習與合作,能有效提升整體的醫療安全水平. 透過標準化的流程、有效的溝通和持續的培訓,醫療機構可以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環境.
歡迎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 Welcome to contact us
從醫療不良事件中學習,是提升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的重要途徑,以下提供您具體可行的建議:
- 建立開放通報文化:鼓勵醫療人員主動通報錯誤與疏失,不懲罰的環境能促進早期風險辨識。
- 實施根本原因分析(RCA):組成跨專業團隊定期審查不良事件,找出根本原因並轉化為具體改善措施。
- 分享經驗教訓:積極分享不良事件的分析結果與改善措施,促進團隊學習與合作,提升整體醫療安全水平.
內容目錄
Toggle醫療不良事件:定義、影響與通報的重要性
醫療不良事件的定義與分類
醫療不良事件是指在醫療照護過程中,非因病人本身疾病所造成的、不預期的結果,導致病人受到傷害。這類事件可能涉及診斷、治療、用藥、手術等各個環節。重要的是,醫療不良事件並非總是源於醫療疏失,也可能是在現有醫療知識和技術水平下難以完全避免的風險。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預防醫療不良事件,對其進行分類至關重要。常見的分類方式包括:
- 按事件類型:例如藥物事件(給藥錯誤、劑量錯誤等)、跌倒事件、手術事件(部位錯誤、病人辨識錯誤等)、輸血事件、管路事件等。
- 按傷害程度:從無傷害到死亡,分為不同等級,以便評估事件的嚴重性,並採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例如,美國AHRQ Harm Scale和PA-PSRS Harm Scores是常用的傷害程度評估工具。
- 按可預防性:分為可預防和不可預防兩類,有助於區分因系統問題或人為疏失導致的事件,以及在現有醫療水平下難以避免的事件。
除了上述分類方式,還有一些相關的概念需要釐清:
- 警訊事件(Sentinel Event):指造成病人非預期死亡或永久性功能喪失的事件,或是如病人自殺、嬰兒被拐等。警訊事件屬於醫療不良事件中較為嚴重的類型,需要進行根本原因分析。
- 近錯失(Near Miss):指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錯誤,但因及時發現或介入而未實際發生。近錯失的通報和分析同樣重要,因為它們可以揭示系統中的潛在風險,從而預防未來更嚴重事件的發生.
醫療不良事件的影響
醫療不良事件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對病人造成直接的身體和心理傷害,還會對醫療機構和整個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 對病人的影響:包括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造成殘疾甚至死亡。此外,病人還可能因醫療不良事件而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 對醫療機構的影響:醫療不良事件會損害醫院的聲譽,增加醫療糾紛的風險,導致經濟損失。同時,醫護人員也可能因參與或目睹醫療不良事件而產生心理壓力,甚至出現「第二受害者」現象。
- 對社會的影響:醫療不良事件會浪費醫療資源,降低民眾對醫療體系的信任度,增加社會照護成本。
因此,重視醫療不良事件的管理與預防,不僅是保障病人權益的需要,也是提升醫療品質、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
通報醫療不良事件的重要性
建立有效的醫療不良事件通報系統是提升病人安全的重要一步。通報的目的不僅僅是記錄事件,更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分析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通報醫療不良事件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 發現潛在風險:透過通報,可以及早發現醫療照護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從而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 促進經驗分享:通報系統可以將不同機構的事件資訊彙集起來,形成一個經驗分享平台,使其他醫療機構可以從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 改進醫療流程:通過分析通報數據,可以找出醫療流程中的薄弱環節,並進行改進,從而提升醫療安全水平.
- 建立安全文化:鼓勵醫護人員通報錯誤,有助於建立一種開放、透明、不懲罰的文化,使大家更願意主動報告問題,共同促進病人安全.
台灣設有「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鼓勵醫療人員通報醫療不良事件。TPR秉持匿名、自願、保密、不究責和共同學習的原則,旨在建立一個經驗分享和資訊交流的平台。此外,根據《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醫療機構需要在事故發生後主動通報,並進行分析和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通報案例的多寡並不一定代表醫療品質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通報數據進行分析和改善。
如何有效分析醫療不良事件:RCA、FMEA 等工具的應用
根本原因分析 (RCA)
根本原因分析 (Root Cause Analysis, RCA) 是一種結構化的問題解決方法,旨在識別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而不僅僅是表面症狀。在醫療領域,RCA 被廣泛應用於分析醫療不良事件,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RCA 的核心價值:
- 著重於系統和流程的分析,而非個人咎責.
- 找出可行的預防措施.
- 避免未來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最終產出可行的「行動計畫」.
- 營造安全文化的過程之一.
RCA 的步驟通常包括:
- 事件調查: 釐清與事件相關的主要作業程序與關鍵步驟,並蒐集相關之人、時、地、物資料,聚焦於是如何發生.
- 尋找近端原因與根本原因: 找出什麼樣的情況、環境及條件導致事件發生. 常用的工具有:
- 5 Why’s: 透過連續追問「為什麼」,逐步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本原因.
- 魚骨圖 (Fishbone Diagram): 協助團隊找出造成問題的各種可能原因,並將其分類.
- 因果樹分析 (Why Tree Analysis): 視覺化地呈現事件的因果關係.
- 人為因素分析 (HFACS): 考量人為因素在事件中的作用.
- 反應性屏障分析: 分析現有防護措施的有效性.
- 制定改善措施: 根據根本原因分析結果,提出具體可行的改善方案.
- 評估成效: 持續監測改善措施的執行情況,並評估其成效.
- 學習與分享: 將改善成果推廣至整個機構,甚至分享給其他機構參考.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FMEA)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 是一種前瞻性的風險管理工具,用於識別潛在的失效模式,並評估其對系統或流程的影響。與 RCA 的回溯性分析不同,FMEA 著重於預防.
FMEA 的主要目標:
- 分析現有或即將建立的系統或流程.
- 找出可能出錯的地方.
- 評估出錯的後果.
- 確定需要修正的地方,以避免事故發生.
HFMEA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是 FMEA 在醫療照護領域的應用.
FMEA 的步驟通常包括:
- 流程選擇: 選擇需要檢視的高風險流程.
- 團隊組成: 建立跨部門團隊,成員應包括相關領域的專家.
- 流程圖繪製: 繪製流程圖,詳細描述流程的每個步驟.
- 危害分析: 針對每個步驟,識別潛在的失效模式、其可能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
- 風險評估: 評估每個失效模式的嚴重度 (Severity)、發生頻率 (Occurrence) 和可偵測性 (Detection). 常使用風險優先數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來量化風險. RPN = 嚴重度 x 發生頻率 x 可偵測性.
- 擬定行動與量測: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改善措施,並設定量測指標以追蹤成效.
FMEA 的優點:
- 預防性強,能在產品設計或製程初期預先發現潛在失效.
- 系統性分析,全面檢視每個步驟.
- 提升可靠度,降低失誤率.
- 鼓勵團隊定期檢討與修正,推動品質持續提升.
從錯誤中學習: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案例研討:從錯誤中學習,提升醫療安全水平
藥物事件案例分析:高警訊藥物給藥錯誤
藥物事件是醫療不良事件中常見的類型之一,其中高警訊藥物(High-Alert Medications)的給藥錯誤更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這些藥物具有較高的風險,一旦使用不當,可能對病人造成顯著傷害. 以下將透過一則案例,探討高警訊藥物給藥錯誤的原因與改善策略。
案例描述:
某加護病房病人,因抽血檢驗數值異常,醫囑給予磷酸鉀注射液。護理人員在給藥時,誤將醫囑中應泡製於500ml生理食鹽水的溶液,看成泡製於50ml生理食鹽水,雖當下察覺溶液數量有異,但因忙於處理其他病人躁動,未再次核對醫囑,直接將藥物給予病人.
病人於給藥後不久,出現嘔吐、心搏過緩及意識改變等症狀,經緊急搶救後恢復.
問題分析:
- 醫囑呈現不清:劑量呈現小數點後多位,易造成混淆;對IVD、IVF等縮寫定義認知不一致.
- 缺乏安全屏障:高警訊藥物給藥流程缺乏安全屏障,藥物標示不夠明顯.
- 工作負荷過重:護理人員工作繁忙,在時間壓力下,未能仔細核對醫囑.
改善策略:
- 明確醫囑內容: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縮寫,劑量以整數呈現,減少小數點的使用.
- 強化藥物標示:高警訊藥物應有明顯標示,以顏色、字體大小等方式與其他藥物區分.
- 建立雙重核對機制:高警訊藥物給藥前,應由兩位護理人員共同核對醫囑、藥物劑量及給藥途徑.
- 降低工作負荷:合理分配護理人員工作量,確保有足夠時間執行安全給藥流程.
手術錯誤案例分析:開錯刀事件
開錯刀事件(Wrong Site Surgery)屬於警訊事件(Sentinel Event),表示醫療過程中發生了不該發生的嚴重錯誤. 這類事件對病人造成極大的傷害,也嚴重損害醫療機構的聲譽. 透過分析開錯刀事件的案例,可以找出系統性的問題,並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
案例描述:
某市立醫院發生開錯刀事件,原應進行手術的病人,因身分辨識錯誤,導致另一位病人被送上手術台並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 院方承認錯誤並通報,並對相關人員進行懲處.
問題分析(推測):
- 病人辨識錯誤:ICU隔壁床的病人剛好罹患同樣疾病,容易被照護人員辨識錯誤.
- 溝通不足:與病人溝通困難時,沒有嘗試其他溝通模式.
- 轉送流程疏失:轉送過程中,轉送人員職別身分及交班內容不符合標準,參與交班的人員沒有依照Checklist溝通.
- SOP未落實:手術安全查覈表(Surgical Safety Checklist)未確實執行.
改善策略:
- 加強病人辨識:
- 標準化辨識流程:使用標準化的病人辨識流程,包括核對病人姓名、病歷號碼、出生年月日等.
- 使用腕帶:確保所有病人佩戴清晰可見的腕帶,並在執行任何醫療處置前核對腕帶資訊.
- 強化溝通:
- 跨專業團隊溝通:手術前、中、後,手術團隊成員應充分溝通,確認病人身分、手術部位及手術方式.
- 病人參與:鼓勵病人主動參與辨識過程,確認自身資訊.
- 落實手術安全查覈表: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查覈表,確保所有步驟均已完成並記錄.
- 根本原因分析:發生開錯刀事件後,應進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事件發生的深層原因,並制定預防措施.
跌倒事件案例分析:放射線檢查時的跌倒
病人跌倒是在醫療機構中常見的不良事件,尤其是在放射線檢查等需要移動病人的過程中. 跌倒可能導致病人受傷、延長住院時間,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 以下透過一則案例,探討放射線檢查時跌倒事件的原因與預防方法.
案例描述:
一位85歲男性病人,因呼吸困難入院,需進行胸部X光檢查。護理人員及警衛以推床將病人送至檢查室,卸下推床右側床欄放入片匣後,告知病人不要亂動。隨後,醫護人員離開檢查室至控制室準備照X光,病人突然翻身,從未拉床欄的一側跌落地面,造成骨折.
問題分析:
- 未拉床欄:推床右側床欄未拉起,病人失去保護.
- 流程疏失:未制定放射線部病人安全標準作業流程.
- 評估不足:未充分評估病人跌倒風險.
改善策略:
- 制定標準作業流程:制定放射線部病人安全標準作業流程,明確規範檢查過程中保護病人的措施.
- 加裝保護裝置:在放射線檢查台上加裝保護性約束帶,減少病人翻落的風險.
- 檢查前確認:檢查前由放射師確認病人安全性,包括確認是否已拉起床欄或使用保護帶.
- 跌倒風險評估:對所有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針對高風險病人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 事件類型 | 案例描述 | 問題分析 | 改善策略 |
|---|---|---|---|
| 高警訊藥物給藥錯誤 | 加護病房病人需給予磷酸鉀注射液,護理人員誤將醫囑中應泡製於500ml生理食鹽水的溶液,看成泡製於50ml生理食鹽水,雖當下察覺溶液數量有異,但因忙碌未再次核對醫囑,直接給予病人,導致病人出現不良反應。 | 醫囑呈現不清,劑量小數點後多位易混淆,縮寫定義認知不一。缺乏安全屏障,藥物標示不明顯。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過重,時間壓力下未能仔細核對醫囑。 | 明確醫囑內容,避免模糊不清縮寫,劑量以整數呈現。強化藥物標示,以顏色、字體大小等方式區分高警訊藥物。建立雙重核對機制,給藥前由兩位護理人員共同核對。合理分配工作量,確保護理人員有足夠時間執行安全給藥流程。 |
| 開錯刀事件 | 某市立醫院發生開錯刀事件,原應進行手術的病人,因身分辨識錯誤,導致另一位病人被送上手術台並接受了不必要的手術。 | 病人辨識錯誤,ICU隔壁床病人可能罹患同樣疾病易被辨識錯誤。溝通不足,與病人溝通困難時未嘗試其他模式。轉送流程疏失,交班內容不符合標準。手術安全查覈表未確實執行。 | 加強病人辨識,標準化辨識流程,使用腕帶。強化跨專業團隊溝通,鼓勵病人參與辨識過程。嚴格執行手術安全查覈表。進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深層原因並制定預防措施。 |
| 放射線檢查時的跌倒 | 85歲男性病人因呼吸困難入院,需進行胸部X光檢查。護理人員及警衛以推床將病人送至檢查室,卸下推床右側床欄放入片匣後,告知病人不要亂動。隨後,醫護人員離開檢查室至控制室準備照X光,病人突然翻身,從未拉床欄的一側跌落地面,造成骨折。 | 未拉床欄,病人失去保護。流程疏失,未制定放射線部病人安全標準作業流程。評估不足,未充分評估病人跌倒風險。 | 制定放射線部病人安全標準作業流程,明確規範檢查過程中保護病人的措施。在放射線檢查台上加裝保護性約束帶,減少病人翻落的風險。檢查前由放射師確認病人安全性,包括確認是否已拉起床欄或使用保護帶。對所有病人進行跌倒風險評估,針對高風險病人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 |
建立正向安全文化:促進通報、學習與持續改善
正向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
建立正向安全文化是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的基石。它不僅僅是避免懲罰,更是一種鼓勵誠實、開放溝通和持續學習的環境。
- 通報文化 (Reporting Culture):鼓勵醫療人員主動通報錯誤、疏失和潛在風險,而不害怕受到責備。
- 公正文化 (Just Culture):區分無心之過和蓄意違規,對前者給予支持和教育,對後者則進行適當處理。
- 學習文化 (Learning Culture):從錯誤中學習,將不良事件視為改進機會,並積極分享經驗教訓 。
- 彈性文化 (Flexible Culture):在危機時刻能夠靈活應變,調整流程和決策,以確保病人安全。
- 參與文化 (Involved Culture):鼓勵所有員工,包括臨床和非臨床人員,參與安全改善活動。
建立正向安全文化的具體策略
要有效地建立正向安全文化,醫療機構可以採取以下具體策略:
- 領導層的承諾與參與:領導者應以身作則,展現對病人安全的重視,並積極參與安全相關的活動。領導者應倡導積極和向上且有凝聚力的工作環境,建立領導和員工之間的信任感.
- 建立無責備的通報系統:提供匿名、保密、易於使用的通報管道,鼓勵員工勇於通報。可參考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
- 加強團隊資源管理 (Team Resource Management, TRM):TRM 是一套源自航空業的團隊合作和溝通方法,旨在提升團隊效率和安全性。TRM 強調領導、狀況監測、互助合作和溝通等要素,有助於減少醫療錯誤。例如,運用TRM整合醫護訊息傳遞溝通模式,可使醫護團隊訊息正確。
- 實施安全文化調查:定期進行安全文化調查,瞭解員工對安全議題的看法,並根據調查結果制定改善計畫。可參考使用安全態度問卷(Safety Attitude Questionnaire,SAQ)。
- 改善跨專業溝通:鼓勵跨專業團隊合作,建立標準化的溝通流程,例如使用 ISBAR (情境、背景、評估、建議) 溝通工具,確保資訊傳遞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醫護團隊間溝通不良是常見的病人安全事件原因.
- 提供安全教育與訓練:定期舉辦安全教育訓練,提升醫療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例如高警訊藥品管理、手術安全查覈表的使用等。
- 資訊透明化:向員工公開醫療不良事件的數據和分析結果,讓他們瞭解機構在安全方面的表現,並鼓勵他們提出改善建議.
- 鼓勵病人及家屬參與:將病人及家屬納入安全管理流程,鼓勵他們主動提問、提供資訊,共同維護病人安全.
透過上述策略,醫療機構可以逐步建立一個重視安全、鼓勵學習和持續改善的正向安全文化,最終提升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建立完善的病安通報文化相形之下更為重要,希望任何問題都能透過內部通報或向主管報告,循健康、正常管道反應,並得到相應的處理說明及解釋,讓事件得到正向發展。
從錯誤中學習: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結論
在追求卓越醫療的道路上,從錯誤中學習: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建立有效的通報系統、落實根本原因分析、並營造正向的安全文化,醫療機構才能真正將每一次的失誤轉化為進步的動力. 這不僅能提升醫療品質,更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與權益. 醫療安全是一條持續精進的道路,唯有不斷地學習與改善,才能為病人提供更安全、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最重要的是,醫療機構應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鼓勵醫療人員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參與改善措施. 透過團隊合作、開放溝通和持續培訓,我們可以共同打造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醫療體系.
歡迎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 Welcome to contact us
從錯誤中學習: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 常見問題快速FAQ
什麼是醫療不良事件?
醫療不良事件是指在醫療照護過程中,非因病人本身疾病所造成的、不預期的結果,導致病人受到傷害的事件。
醫療不良事件有哪些分類方式?
常見的分類方式包括按事件類型(如藥物事件、跌倒事件)、按傷害程度(從無傷害到死亡)和按可預防性(可預防或不可預防)。
警訊事件(Sentinel Event)是什麼?
警訊事件是指造成病人非預期死亡或永久性功能喪失的事件,或是如病人自殺、嬰兒被拐等,屬於醫療不良事件中較為嚴重的類型。
通報醫療不良事件的重要性是什麼?
通報醫療不良事件可以發現潛在風險、促進經驗分享、改進醫療流程,並建立安全文化,從而提升病人安全。
什麼是根本原因分析(RCA)?
根本原因分析 (RCA) 是一種結構化的問題解決方法,旨在識別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以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著重於系統和流程的分析,而非個人咎責。
什麼是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FMEA) 是一種前瞻性的風險管理工具,用於識別潛在的失效模式,並評估其對系統或流程的影響,著重於預防。
如何避免高警訊藥物給藥錯誤?
可以透過明確醫囑內容、強化藥物標示、建立雙重核對機制和合理分配護理人員工作量等方式來預防。
發生開錯刀事件後應如何處理?
發生開錯刀事件後,應加強病人辨識、強化溝通、落實手術安全查覈表,並進行根本原因分析。
什麼是正向安全文化?
正向安全文化是一種鼓勵誠實、開放溝通和持續學習的環境,是醫療不良事件管理與預防的基石。
如何建立正向安全文化?
醫療機構可以透過領導層的承諾與參與、建立無責備的通報系統、加強團隊資源管理、實施安全文化調查等策略來建立正向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