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療環境中,病歷不僅是記錄患者健康狀況的重要文件,也涉及患者的隱私權益,因此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至關重要。本篇文章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指南,深入探討病歷查閱的相關規定與流程,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病歷授權,以確保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安全地處理病歷資料。
瞭解病歷查閱的申請流程是第一步。無論是患者本人、家屬,或是其他有合法需求的單位,都必須依照醫療機構的規定提出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文件。醫療機構在收到申請後,會進行嚴謹的審核,確認申請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審核通過後,申請人才能在規定的範圍內查閱病歷。同時,有效的病歷授權管理更是保障患者權益的關鍵。這包括明確授權的範圍與期限、建立完善的授權記錄,以及定期審查授權情況,確保病歷資料不被濫用。
身為醫療資訊管理領域的專家,我建議醫療機構應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流程,並定期進行內部稽覈,以確保流程的有效執行。此外,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提升其對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意識,也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方面,則應主動瞭解自身的權益,並妥善保管自己的病歷資料,如有任何疑慮,應及時向醫療機構反映。
歡迎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建立標準化流程並定期稽核: 醫療機構應建立一套標準化的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流程,涵蓋申請、審核、執行和記錄等環節。同時,定期進行內部稽核,確保流程有效執行,並符合法規要求。
2. 強化醫護人員教育訓練: 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提升其對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意識。確保他們清楚了解病歷查閱的申請流程、授權範圍的界定,以及資訊安全注意事項,以在日常工作中正確合規地使用病歷資料。
3. 患者主動了解並妥善保管: 患者應主動了解自身在病歷查閱方面的權益,包括查閱申請流程、授權範圍以及隱私保護措施。妥善保管自己的病歷資料,如有任何疑慮,應及時向醫療機構反映,以維護自身權益。
內容目錄
Toggle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法規背景與核心要素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是醫療資訊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它不僅關乎患者的隱私權益,也直接影響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率和服務品質。為了確保病歷資料的安全、合法、合理使用,一套完善的法規體系和核心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法規背景
在台灣,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受到多部法規的規範,以下列出幾項重要的法源依據:
- 《醫療法》:
- 第67條:醫療機構應建立清晰、詳實、完整的病歷。病歷應包括醫師的診斷紀錄、檢查報告、以及其他醫事人員的紀錄。
- 第68條:醫事人員應親自記載病歷,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若有增刪,應於增刪處簽名或蓋章及註明日期,且刪改部分應以畫線去除,不得塗燬。
- 第70條:醫療機構的病歷應指定適當場所及人員保管,並至少保存七年。
- 第71條:醫療機構應依其診治之病人要求,提供病歷複製本,必要時提供中文病歷,不得無故拖延或拒絕;其所需費用,由病人負擔。
- 第74條:醫院、診所診治病人時,得依需要,並經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之同意,商洽病人原診治之醫院、診所,提供病歷及各種檢查報告資料。原診治之醫院、診所不得拒絕;其所需工本費,由病人負擔。
- 第102條:醫療機構違反《醫療法》相關規定,可能面臨罰鍰。
- 《醫師法》:
- 第12條:醫師執行業務時,應製作病歷,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
- 《個人資料保護法》:
- 第2條、第6條:病歷與醫療資訊屬於敏感性個人資料,原則上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
- 第6條:蒐集敏感性個人資料時,必須善盡告知義務.
- 《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 針對電子病歷的製作、儲存、安全維護等進行規範。
這些法規共同構成了病歷管理的基本框架,明確了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在病歷管理方面的權責和義務。
核心要素
除了法規遵循,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還需要以下核心要素的支撐:
- 完善的管理制度:
- 醫療機構應建立標準化的病歷查閱與授權流程,包括申請、審核、執行、記錄等環節。
- 應明確各部門和人員在病歷管理中的職責,確保權責分明。
- 嚴格的授權機制:
- 病歷查閱應遵循最小授權原則,僅授權必要的人員查閱必要的病歷資料。
- 應根據不同的查閱目的和使用者身份,設定不同的授權範圍和期限。
- 先進的資訊安全技術:
- 利用身份認證、權限控制、資料加密、存取日誌追蹤等技術,防止未經授權的病歷查閱與洩露。
- 定期進行資訊安全風險評估,及時修補系統漏洞。
- 持續的教育訓練:
- 定期對醫護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法規、倫理、資訊安全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病歷保護意識和操作技能。
- 加強患者對自身病歷權益的宣導,提升其參與病歷管理的積極性。
- 有效的異常事件處理:
- 建立病歷查閱異常事件的監控與處理機制,包括異常行為的偵測、事件調查、責任追究、改善措施等。
- 對於違規查閱、洩露病歷等行為,應及時採取懲戒措施,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總結來說,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法規、制度、技術和人員的協同配合。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規體系,並落實各項核心要素,才能在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實現病歷資料的安全、合法、合理利用。
欲瞭解更多關於病歷資料調閱授權書範本,請參考衛生福利部提供的相關資訊。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標準流程與實務操作指南
為了確保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的順利進行,醫療機構需要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流程,並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以供醫療機構管理人員、醫護人員以及患者遵循。以下將詳細說明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的標準流程與實務操作,助您瞭解各個環節的具體步驟與注意事項。
病歷查閱標準流程
病歷查閱的流程通常包含以下幾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應嚴格執行,以確保資訊安全和患者隱私:
- 提出申請:
- 申請人:可以是患者本人、法定代理人或經授權的第三方。
- 申請方式:通常需要填寫病歷查閱申請表,並提供身份證明文件。部分醫院提供線上申請。
- 申請內容:明確指出需要查閱的病歷範圍(例如:特定時間段、特定檢查報告)和查閱目的。
- 審核評估:
- 審核人員:由醫療機構指定專人進行審核。
- 審核依據:審核申請人的資格、申請目的的正當性以及查閱範圍的合理性。
- 審核時限:醫療機構應在合理時間內完成審核,並告知申請人結果。
- 查閱執行:
- 查閱方式:提供紙本複製、電子病歷瀏覽等多種方式。
- 查閱地點:通常在醫療機構指定場所進行。
- 查閱規範:查閱者應遵守相關規定,不得擅自複製、修改或外洩病歷內容。
- 記錄歸檔:
- 查閱記錄:詳細記錄查閱時間、查閱人、查閱內容等資訊。
- 病歷歸檔:查閱完畢後,及時將病歷完整歸檔,確保資料安全。
病歷授權管理機制
病歷授權是指患者授權他人查閱或使用其病歷資料。建立完善的授權管理機制至關重要,以下為具體操作指南:
- 授權申請:
- 授權人:必須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患者本人。
- 申請方式:填寫病歷授權同意書,明確授權對象、授權範圍、授權期限以及授權目的。
- 特殊情況:
- 若患者無法親自申請,可由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人代為申請,但需提供相關證明文件。
- 申請精神科病歷,通常需要雙方簽名加蓋章。
- 授權審核:
- 審核重點:確認授權人身份、授權意願的真實性以及授權範圍的合理性。
- 必要措施:可通過電話、面談等方式與患者確認授權意願。
- 授權執行:
- 權限設定:根據授權範圍,在病歷管理系統中設定相應的查閱權限。
- 告知義務:將授權結果告知授權人與被授權人。
- 授權撤銷:
- 撤銷流程:患者有權隨時撤銷授權,需提交書面申請.
- 權限終止:接到撤銷申請後,立即終止被授權人的查閱權限,並通知相關人員.
實務操作注意事項
在實際操作中,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 法規遵循:嚴格遵守《醫療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法規。
- 資訊安全:採取必要的資訊安全措施,防止病歷資料洩露、篡改.
- 隱私保護:尊重患者隱私權,確保病歷資料僅用於授權範圍內的合法用途.
- 培訓教育: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對病歷管理和隱私保護的意識.
- 持續改進:定期檢視並優化病歷查閱與授權流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醫療環境和法規要求.
遵循上述標準流程與實務操作指南,能有效提升醫療機構在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方面的水平,在保障患者權益的前提下,安全且高效地利用病歷資料。若有任何疑問,建議諮詢醫療資訊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士或律師。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患者權益及隱私保護策略
在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中,患者權益與隱私保護是至關重要的核心考量。醫療機構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策略,以確保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尊重並保護患者的權益。這不僅是法律與倫理的要求,也是建立醫患信任關係的基石。
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知情同意權是患者權益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患者有權瞭解其病歷內容、查閱目的、可能的風險以及自身的權利。醫療機構應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說明以下事項:
- 病歷中包含的資訊類型
- 病歷查閱的具體目的,例如醫療診斷、研究或保險理賠
- 病歷資訊可能被分享的對象,例如其他醫療機構、保險公司或研究機構
- 患者拒絕授權或撤回授權的權利,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
- 醫療機構保護患者隱私的措施
醫療機構應提供書面知情同意書,並確保患者在充分理解後自願簽署。對於無法自行表達意願的患者,應由其法定代理人或關係人代為行使知情同意權。
隱私保護的具體措施
為了有效保護患者隱私,醫療機構應採取以下具體措施:
- 嚴格的存取控制: 僅授權經過授權的醫護人員查閱病歷,並根據其職責範圍設定不同的存取權限。
- 資料加密: 對電子病歷進行加密處理,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
- 存取日誌追蹤: 記錄所有病歷查閱行為,包括查閱者身份、查閱時間、查閱目的等,以便進行異常行為的監控與追蹤。
- 安全的資料傳輸: 在傳輸病歷資料時,採用安全的傳輸協定,如HTTPS,防止資料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或篡改。
- 定期的安全審計: 定期對病歷管理系統進行安全審計,及時發現並修補安全漏洞。
- 員工培訓: 加強員工的隱私保護意識,定期進行相關培訓,確保員工瞭解並遵守相關規定。
- 實體安全措施: 對存放紙本病歷的場所採取必要的實體安全措施,如門禁管制、監視器等,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
患者自主管理病歷的權利
隨著科技的發展,患者自主管理病歷已成為一種趨勢。患者有權自主決定是否將其病歷資料分享給其他醫療機構或研究機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醫療機構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措施:
- 建立患者入口網站: 允許患者通過安全的入口網站,隨時查閱、下載和分享自己的病歷資料。
- 採用區塊鏈技術: 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建立安全可靠的病歷共享平台,讓患者可以自主控制其病歷資料的存取權限。可以參考 疾病管制署 對於傳染病防治的相關規範,確保病歷共享符合公共衛生需求。
- 提供隱私設定選項: 允許患者根據自身需求,設定不同的隱私保護級別,例如限制某些敏感資訊的分享範圍。
總之,醫療機構應將患者權益與隱私保護置於首位,不斷完善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制度,以建立更加安全、可靠、透明的醫療環境。同時,也需要關注 衛生福利部 發布的最新醫療政策與法規,確保相關措施符合法律要求。
| 主題 | 描述 |
|---|---|
| 患者權益與隱私保護 | 醫療機構必須建立完善的策略,在提供醫療服務的同時,尊重並保護患者的權益,這是醫患信任關係的基石 . |
| 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
|
| 隱私保護的具體措施 |
|
| 患者自主管理病歷的權利 |
|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常見問題與有效解決方案
在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實務中,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及患者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以下列出一些常見問題,並提供有效解決方案,以確保病歷管理的安全、合規和高效。
問題一:如何確保病歷查閱的合法性?
問題描述:醫護人員在緊急情況下需要查閱病歷,但患者無法及時提供授權,如何確保查閱的合法性?
解決方案:
- 建立明確的緊急查閱政策: 醫療機構應制定詳細的緊急查閱政策,明確定義緊急情況的範圍和查閱流程。政策應符合《醫療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法規。
- 實施雙重驗證機制: 在緊急情況下,由兩位以上醫護人員共同確認查閱的必要性,並記錄查閱原因和時間。
- 事後追蹤與審核: 緊急查閱後,應立即通知患者或其家屬,並進行事後審核,確保查閱行為的合理性與合法性。
問題二:如何處理紙本病歷轉為電子病歷的資料轉換問題?
問題描述:醫療機構在推動電子病歷系統時,如何將大量的紙本病歷轉換為電子格式,並確保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解決方案:
- 制定詳細的轉換計畫: 轉換計畫應包括資料掃描、索引建立、品質控制、資料驗證等環節,確保轉換過程的準確性和效率。
- 採用專業的轉換工具與技術: 選擇具有OCR(光學字元辨識)功能的掃描軟體,以及專業的資料轉換服務,提高轉換效率和準確性。
- 建立完善的資料驗證機制: 轉換後,應由專人負責驗證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並建立錯誤修正流程,確保電子病歷的品質。
- 參照衛生福利部的指引: 參考衛生福利部發布的「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該辦法有關於將既有紙本病歷轉為電子檔案保存的相關規範。
問題三:如何有效管理電子病歷系統的權限?
問題描述:如何確保不同職級的醫護人員只能存取其工作相關的病歷資料,防止未經授權的查閱?
解決方案:
- 實施精細化的權限控制: 根據醫護人員的職級、科別、工作職責等因素,設定不同的存取權限。例如,一般護理師只能查閱負責病患的病歷,而科主任可以查閱科內所有病歷。
- 採用角色 based 的存取控制(RBAC): 根據角色定義權限,簡化權限管理流程,並降低設定錯誤的風險。
- 定期審查權限設定: 定期審查醫護人員的權限設定,確保其符合實際工作需求,並及時調整或取消已離職人員的權限。
- 導入身份驗證機制: 應採用多因素身份驗證,例如結合密碼、生物識別或憑證等多種方式,提高身份驗證的安全性,防止未授權存取。
問題四:如何應對病歷隱私洩漏事件?
問題描述:一旦發生病歷隱私洩漏事件,醫療機構應如何應對,以減輕損害並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解決方案:
- 建立應急回應計畫: 制定詳細的應急回應計畫,包括事件通報流程、損害控制措施、調查程序、以及與相關部門(如資訊安全部門、法務部門)的協調機制。
- 立即啟動調查: 確定洩漏範圍、原因和影響,並採取措施阻止洩漏進一步擴大。
- 通報主管機關與受影響者: 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規定,及時向主管機關通報,並以適當方式告知受影響的患者,說明事件經過、可能影響及應採取的自保措施。
- 加強資訊安全防護: 評估並加強現有的資訊安全措施,如強化防火牆、入侵偵測系統、資料加密等,防止未經授權的存取和資料外洩。
- 定期進行安全演練: 透過模擬的洩漏事件進行演練,檢驗應急回應計畫的有效性,並提高醫護人員的應變能力。
- 加強員工教育訓練: 定期舉辦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教育訓練,提高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
問題五:如何處理患者對於病歷內容的疑問或爭議?
問題描述:患者對於病歷記錄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有疑問,或對醫療過程有不同理解時,醫療機構應如何處理?
解決方案:
- 建立暢通的溝通管道: 設立專門的窗口或聯絡人,負責處理患者的疑問或申訴,確保患者能夠及時反映問題。
- 提供病歷查閱與複製服務: 依據《醫療法》第71條規定,患者有權申請查閱、複製病歷。醫療機構應提供便捷的查閱與複製服務,不得無故拖延或拒絕。
- 耐心傾聽與解釋: 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的疑問,並以清晰易懂的語言解釋病歷內容、醫療過程和相關風險。
- 尋求第三方專業意見: 如有需要,可邀請其他專科醫師提供第二意見,協助釐清爭議點。
- 建立病歷修改機制: 若確認病歷記錄有誤,應依規定進行修改,並註明修改原因和時間。
透過以上解決方案,醫療機構可以更有效地應對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中常見問題,保障患者權益,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最佳實踐與案例分析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在實務中的應用,本段將探討一些最佳實踐,並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在保障患者權益與隱私的前提下,有效地管理病歷資料。這些案例涵蓋了不同情境,包括醫療機構內部查閱、跨機構病歷交換、以及患者自主管理病歷等,旨在為醫療機構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及患者提供可參考的範例。
最佳實踐:建立完善的病歷管理制度
一個健全的病歷管理制度是確保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順利進行的基石。以下列出幾項關鍵要素:
- 標準化流程: 建立標準化的病歷查閱申請、審核、執行及記錄流程,確保所有查閱行為都有明確的依循標準。
- 明確的授權規範: 制定清晰的授權範圍、期限及撤銷流程,確保患者充分了解並掌控自身病歷的使用權。
- 嚴格的身份驗證機制: 採用多重身份驗證方式,如生物識別、憑證等,確保只有獲得授權的人員才能存取病歷資料。
- 全面的資訊安全防護: 運用資料加密、權限控制、存取日誌追蹤等技術,防止未經授權的病歷查閱與洩露。
- 定期的稽覈與監控: 定期進行病歷查閱行為的稽覈,監控異常事件,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 持續的教育訓練: 定期對醫護人員進行病歷管理相關法規、倫理及資訊安全意識的教育訓練。
案例分析一:醫療機構內部查閱流程優化
某區域教學醫院為提升病歷查閱效率並強化資訊安全,導入了電子病歷系統,並重新設計了病歷查閱流程。具體措施包括:
- 線上申請: 醫護人員通過線上系統提出病歷查閱申請,系統自動記錄申請人身份、查閱目的及所需查閱的病歷範圍。
- 分級審核: 根據申請人的職級及查閱目的,系統將申請自動分派給相應權限的審核人員。
- 電子簽章: 審核人員使用電子簽章進行審核,系統自動記錄審核時間及結果。
- 權限控管: 系統根據審核結果,自動賦予申請人相應的病歷查閱權限,並記錄所有查閱行為。
成果: 該醫院的病歷查閱效率提升了 50%,未經授權的查閱事件大幅降低,病歷管理成本也有效降低。同時台大醫院也正在打造新一代視覺化病歷系統,要透過時間軸和顏色、標記和視覺化等元素,來幫助醫護快速掌握病患醫療歷程。
案例分析二:跨機構病歷交換與共享
為提升醫療服務的連續性與完整性,衛生福利部積極推動電子病歷交換平台,鼓勵醫療機構參與跨機構病歷交換。某醫學中心與多家基層診所合作,建立了區域醫療資訊共享平台。具體措施包括:
- 患者授權: 患者在就診時,可選擇是否授權醫療機構將其病歷資料上傳至共享平台。
- 資料加密: 病歷資料在傳輸及儲存過程中,採用高強度加密技術,確保資料安全。
- 權限管理: 只有獲得患者授權,且具有相應權限的醫療機構,才能存取患者的病歷資料。
- 互通應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運用區塊鏈技術導入轉診服務,病人如申請區塊鏈服務,即可透過行動載具登入個人私鑰,取得個人在北醫附醫共好團隊的完整資訊,兼顧病人隱私、病歷紀錄的安全。
成果: 參與共享平台的醫療機構,可以更快速地取得患者的完整病歷資料,提升了診斷的準確性與效率,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重複檢查,為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近年來資訊通訊法與醫療機構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公佈實施,更將電子病歷的管理推展 到為醫療資訊的安全機密性的管理。
案例分析三:患者自主管理病歷系統
為提升患者的參與度與自主性,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開始導入患者自主管理的病歷系統。例如,有些醫院與健康管理 App 合作,讓患者可以通過 App 記錄自己的生理量測數據,並授權醫療機構在就診時存取這些數據。
具體措施包括:
- 資料整合: 整合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與健康管理 App,讓患者可以一站式管理自己的病歷資料。
- 自主授權: 患者可以自主設定哪些資料可以分享給哪些醫療機構或醫護人員。
- 隱私保護: 採用嚴格的隱私保護措施,確保患者的個人資料不被濫用。
成果: 患者可以更方便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資訊,並與醫護人員進行更有效的溝通,共同制定治療計畫。同時,醫療機構也能獲得更全面的患者資訊,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
應用新興技術於病歷管理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一些新興技術也開始應用於病歷管理領域,例如:
- 區塊鏈技術: 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建立安全的病歷共享平台,保護患者的隱私。
- 人工智慧(AI): 利用 AI 技術自動化病歷資料的提取、分析與診斷輔助,提升醫療效率。台大醫院日前分享以LLM優化病歷管理經驗,包括以自家去識別化資料優化LLM,來提高國際疾病分類編碼ICD-10預測準確率。
- 生物識別技術: 應用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能存取病歷資料。
注意事項: 導入新興技術時,應充分評估其安全性、可靠性及合規性,並制定完善的管理規範,以確保患者的權益不受損害。同時,持續學習與優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與最佳實踐的探討,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瞭解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有效地管理病歷查閱與授權,並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前提下,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與效率。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病歷管理也將不斷演進,我們應持續關注最新的趨勢與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實務中,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結論
總而言之,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不僅僅是醫療機構的例行事務,更是維護患者權益、建立醫病信任關係的基石。從法規遵循、流程優化,到技術應用、權益保護,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我們必須不斷學習與精進,才能在瞬息萬變的醫療環境中,提供安全、高效、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
若您在病歷管理、醫療法律方面有任何疑問或需要協助,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歡迎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Welcome to contact us
病歷查閱與授權管理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我可以查閱哪些病歷資料?需要什麼文件?
您可以查閱您本人的完整病歷資料,包括醫師的診斷紀錄、檢查報告等 [i]。若您想查閱非本人的病歷,例如親屬的病歷,則需要提供相關的法律文件,例如委託書或法定代理證明 [i]。具體所需文件可能因醫療機構而異,建議事先向欲查閱病歷的醫療機構詢問清楚 [i]。
Q2:我可以授權誰查閱我的病歷?授權範圍可以限制嗎?
您可以授權任何您信任的人查閱您的病歷資料,包括親友、律師、保險業務員等 [i]。您可以根據您的意願,明確授權的範圍,例如指定可查閱的病歷時間範圍、特定檢查報告,或限制病歷的使用目的 [i]。請務必在病歷授權同意書上詳細載明授權範圍,以保障您的權益 [i]。
Q3:如果我發現病歷內容有錯誤,可以要求修改嗎?
若您發現病歷內容有錯誤或不完整之處,您可以向醫療機構提出修改申請 [i]。醫療機構會進行審核,若確認有誤,會依規定進行修改,並註明修改原因和時間 [i]。您有權要求醫療機構提供更正後的病歷副本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