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深耕醫療領域多年的法律顧問,我經常被問到:「當面對家屬的質疑與指控時,兒科醫師該如何保護自己?」。這不僅是個法律問題,更是個關乎醫病關係、醫療品質,以及醫師身心健康的議題。因此,本指南聚焦於「兒科糾紛自救:醫師如何應對指控」這個核心問題,本指南彙集了多年來處理醫療糾紛的經驗,從完善病歷記錄、加強醫患溝通,到風險評估與法律諮詢,逐一拆解可能面臨的困境,提供具體的自救方法。指南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模式,避免誤解與衝突的產生;同時,也會詳細說明如何完善病歷,確保診療過程的完整性與準確性,以應對潛在的法律風險。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剖析真實案例,讓您從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
以我的經驗來看,預防勝於治療。在面對指控時保持冷靜、及時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更是至關重要。
歡迎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 Welcome to contact us
身為一位在醫療法律領域服務多年的顧問,我經常被問到:「當面對家屬的質疑與指控時,兒科醫師該如何保護自己? 如何應對家屬質疑,同時又能維護良好的醫病關係?」。這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涉及醫病關係、醫療品質及醫師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指南聚焦於「兒科糾紛自救:醫師如何應對指控」這個核心,旨在為兒科醫師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應對策略。
本指南整合了處理醫療糾紛的豐富經驗,從病歷完善、有效溝通到風險評估及法律諮詢,細緻解析潛在困境並提供實用方法( 提供自救指南)。指南將深入探討如何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模式,減少誤解與衝突(強調同理心溝通)。同時,也會詳細說明如何完善病歷,確保診療過程的完整性與準確性,以應對潛在的法律風險(強調醫療紀錄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們將剖析真實案例,讓您從中學習,避免重蹈覆轍。根據指出,許多時候誤解源於資訊不對稱或溝通疏漏。除了精進醫療技術,更要學習與患兒家屬建立信任關係,坦誠告知醫療風險。
以我的經驗來看,預防勝於治療(強調預防醫療事故爭議的核心理念)。在面對指控時保持冷靜、及時尋求法律協助至關重要,正如建議,立即尋求律師諮詢。
歡迎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 Welcome to contact us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 完善病歷記錄:確保病歷內容準確、完整、及時且清晰易讀。詳細記錄病童的主訴、病史、理學檢查、診斷、治療計畫、醫囑及與家屬的溝通內容。若有修改或補充,務必按照規範進行,切勿塗改原始病歷。
- 加強醫患溝通: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坦誠告知醫療風險,耐心傾聽家屬的疑問和擔憂,並取得家屬的知情同意。在重要溝通過程中,若徵得家屬同意,可考慮錄音錄影作為輔助證據。
- 及時尋求法律協助:面對指控時保持冷靜,儘早諮詢專業律師,瞭解自身權益和應對策略。在醫療糾紛發生後,尋求法律協助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一步。
內容目錄
Toggle完善病歷與證據:兒科糾紛自救的關鍵一步
在兒科醫療糾紛中,完善的病歷不僅是醫療照護的記錄,更是保護醫師自身權益的最重要防線。一份詳實、客觀且完整的病歷,能在面對指控時,成為最有力的證據,協助釐清事實,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所以,當遇到兒科醫療糾紛時,首要之務就是確認病歷的完整性與正確性。那麼,兒科醫師應該怎麼做,才能確保病歷的完善呢?
病歷書寫的黃金原則
要確保病歷的法律效益,務必謹記以下幾點病歷書寫的黃金原則:
- 準確性: 病歷內容務必真實反映病童的病情、診斷、治療過程及用藥等資訊。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詞彙,應以具體數據和客觀描述取代主觀臆測。
- 完整性: 詳細記錄病史、檢查結果、診斷依據、治療方案、用藥劑量、醫囑內容、與家屬的溝通紀錄及任何病情變化。確保所有重要資訊均被記錄在案,不留空白或遺漏。
- 及時性: 在診療結束後儘速完成病歷記錄,確保記錄內容的新鮮度和準確性。若病情有變化,應立即更新病歷,詳細記錄變化的時間、內容及處理方式。
- 清晰易讀: 使用清晰易懂的文字,避免使用過於專業或艱澀的術語。字跡工整,排版整潔,方便他人閱讀和理解。
- 符合規範: 遵循醫療機構的病歷書寫規範,確保病歷的格式、內容及簽名等符合相關規定。
兒科病歷的特殊考量
由於兒科病患的特殊性,在書寫病歷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 年齡與發育階段: 清楚記錄病童的年齡、身高、體重及發育階段,這些資訊對於診斷和用藥至關重要。
- 溝通困難: 兒童可能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需要更加細心觀察和詢問。記錄病童的非語言表達、家長的描述及醫師的觀察結果。
- 用藥劑量: 兒科用藥的劑量計算需要特別精確,務必詳細記錄計算過程,並確認劑量的準確性。
- 疫苗接種: 完整記錄病童的疫苗接種史,包括疫苗種類、接種時間及批號。
- 過敏史: 詳細詢問並記錄病童的過敏史,包括藥物、食物及其他過敏原。
病歷內容的重點記錄
在病歷中,以下資訊應特別詳細記錄:
- 主訴與病史:
詳細記錄病童本次就診的主訴、發病時間、主要症狀及伴隨症狀。完整記錄過去病史、家族病史、過敏史及用藥史等資訊。
- 理學檢查:
客觀記錄病童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等生命徵象。詳細描述各系統的檢查結果,包括外觀、皮膚、呼吸、心血管、腹部及神經系統等。
- 診斷與鑑別診斷:
明確記錄初步診斷及鑑別診斷。詳細說明診斷依據,包括病史、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等。
- 治療計畫:
詳細記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及其他治療方式。明確記錄用藥名稱、劑量、用法及用藥時間。詳細說明手術方式、手術步驟及術中發現。
- 醫囑:
完整記錄所有醫囑內容,包括藥物、檢查、護理及飲食等。確保醫囑的清晰、明確及可執行性。
- 病情變化:
詳細記錄病童在治療過程中的病情變化,包括症狀的改善或惡化、新的症狀出現及任何不良反應。記錄病情變化的時間、內容及處理方式。
- 醫患溝通:
詳細記錄與病童家屬的溝通內容,包括病情告知、治療方案討論、風險告知及預後評估等。記錄溝通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及主要內容。取得家屬的知情同意,並在病歷上註明。
證據保存與管理
除了完善的病歷記錄外,其他相關證據的保存與管理也至關重要:
- 檢查報告: 妥善保存所有檢查報告,包括實驗室檢查、影像檢查及病理檢查等。建立完善的歸檔系統,方便檢索。
- 用藥記錄: 精確記錄用藥劑量、用藥時間及用藥途徑。保存藥品外包裝或仿單,以備查驗。
- 知情同意書: 保存所有知情同意書,確保家屬已充分了解醫療風險並同意相關治療。
- 錄音錄影: 在徵得家屬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錄音或錄影重要溝通過程,作為輔助證據。
病歷修改與補充的規範
若發現病歷有誤或需要補充,應嚴格遵守以下規範:
- 禁止塗改: 嚴禁塗改原始病歷。若有錯誤,應以劃線方式刪除,並在旁邊註明修改日期及簽名。
- 補充
記住,完善的病歷是醫師在醫療糾紛中最有力的武器。透過仔細的記錄、嚴謹的態度及合乎規範的流程,才能在面對指控時,保障自身權益,維護醫療專業的尊嚴。
建立有效溝通:兒科糾紛自救,醫患關係修復之路
在兒科醫療糾紛中,醫患溝通不良往往是導致誤解和衝突的重要原因。兒科醫師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醫療知識,更需要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才能與患兒家屬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進而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機率。以下將詳細說明如何透過建立有效溝通,達到兒科糾紛自救,並修復醫患關係:
一、主動傾聽,展現同理心
- 耐心傾聽: 兒科醫師應耐心傾聽家屬的疑慮和擔憂,不要打斷或輕易否定他們的感受。即使家屬的表達方式不恰當,也要試著理解他們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回應。
- 同理心表達: 設身處地為家屬著想,理解他們對孩子健康的關心和焦慮。透過口語或肢體語言,表達對家屬處境的理解和支持,例如說:「我瞭解您現在一定很擔心」、「我能體會您的心情」。
- 積極回應: 對於家屬提出的問題,應給予明確且詳盡的回答,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醫學術語。如果不清楚家屬的疑問,可以主動詢問,確認彼此的理解一致。
二、清晰易懂的資訊傳達
- 避免專業術語: 在向家屬解釋病情、診斷結果或治療方案時,盡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醫學術語。
- 視覺化輔助: 運用圖表、圖片或模型等視覺化工具,輔助說明疾病的成因、治療的目標和可能的風險。這有助於家屬更好地理解醫療資訊。
- 重複確認: 在解釋完畢後,主動詢問家屬是否理解,並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如果家屬有任何疑問,應再次詳細說明,確保他們充分了解相關資訊。
三、建立互信的醫患關係
- 坦誠告知: 對於病情、治療方案的優缺點、可能的風險和預後,應坦誠告知家屬,不隱瞞、不誇大。
- 共同參與決策: 在制定治療方案時,鼓勵家屬參與討論,並尊重他們的意願。如果家屬對某種治療方式有疑慮,應詳細解釋,並提供其他可行的選擇。
- 及時回覆: 對於家屬的來電或訊息,應及時回覆,讓他們感受到您的關心和重視。
四、處理情緒與衝突
- 保持冷靜: 在面對家屬的情緒激動或指責時,保持冷靜,避免情緒化的回應。
- 積極溝通: 嘗試瞭解家屬的真實想法和需求,並透過積極溝通,化解誤解和衝突。
- 尋求協助: 如果溝通困難,可尋求醫院其他同仁、[醫療爭議調解委員會](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bF9wXHL4OJIdtwucB1SPuwZhNCTkJKa7VehyGxzsCLItxl1Ui57l9q7V3-DoEWkvC0tA2LMTi0nPb5VBqLxT86Xg24taEYgnCj6awaJ_BLiz3V1hRobjs__j9MQpiGE-4RLP05t-WNRxKBGh9dUUYAr0btHJYbKCR3uXAql)或第三方機構的協助,協助雙方進行溝通和協調。
總之,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是預防和處理兒科醫療糾紛的關鍵。兒科醫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溝通技巧,以同理心和耐心與患兒家屬溝通,建立互信的關係,共同為患兒的健康努力。[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https://vertexaisearch.cloud.google.com/grounding-api-redirect/AbF9wXFraizndWVt2T3195gBNFWsvIwEopge37-3_hWkpQuUGyP1EYNgkGfjYzsoYZbmO0C43v1kiPJP6VoDmMnyH64Mu2DRGv-2VPNu74Bd3T2D4XKGkFgD5eLfC8bgSgRq3dR12YAPP31h4L1myOFanEn7kZHTzGrr2N6tblOX52cwfOw8zVAj7YkvcY6MPVpGZlGLfBmlWw3mZTkY) 提供了訴訟外的調解機制,建議善用,為醫病關係修復提供機會。
兒科糾紛自救:醫師如何應對指控.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應對指控:兒科醫師如何尋求法律協助
當兒科醫師面臨醫療糾紛指控時,尋求法律協助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不僅能保障自身的權益,也能確保在法律程序中獲得專業的指導與支持。以下將詳細說明在應對指控時,兒科醫師應如何尋求法律協助的各個方面:
何時應尋求法律協助?
以下情況,兒科醫師應立即考慮尋求法律協助:
- 收到律師函或法院傳票: 這是最明確的訊號,表示對方已正式採取法律行動。
- 衛生局或醫事審議委員會介入調查: 這些調查可能成為日後訴訟的基礎,及早尋求法律意見有助於準備應對。
- 與病患家屬的溝通破裂: 當醫病關係惡化,無法有效溝通時,法律專業人士可以提供中立的協助。
- 發生重大醫療事故: 涉及重大傷害或死亡的醫療事件,更需要審慎處理,尋求法律協助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措施。
- 對醫療行為的合法性或責任歸屬產生疑慮: 如果醫師對於自身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醫療常規或法律規範感到不確定,應尋求專業法律意見。
如何尋找合適的律師?
尋找一位具有醫療法律專業的律師至關重要。
尋求法律協助的步驟
一旦決定尋求法律協助,以下步驟可以幫助您更有效地與律師合作:
- 蒐集完整資料:
- 病歷資料: 準備完整的病歷影本,包括門診紀錄、住院紀錄、檢查報告、用藥紀錄等。
- 相關文件: 蒐集所有與案件相關的文件,例如同意書、照會紀錄、護理紀錄等。
- 事件經過: 詳細記錄事件的經過,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對話內容等。
- 與律師進行初步諮詢:
- 清楚說明案情: 向律師詳細說明案件的來龍去脈,包括您的醫療行為、病患的狀況、以及您所面臨的指控。
- 提供相關資料: 將您蒐集到的所有資料提供給律師,以便律師評估案情。
- 確認律師專業: 詢問律師是否具有醫療法律專業背景或經驗,以及是否處理過類似案件。
- 討論費用: 瞭解律師的收費方式,包括諮詢費、訴訟費、律師費等。
- 簽訂委任契約:
- 確認委任範圍: 明確委任律師處理的具體事項,例如法律諮詢、文件撰寫、出庭辯護等。
- 確認權利義務: 瞭解您與律師之間的權利義務,包括您的配合義務、律師的保密義務等。
- 仔細審閱條款: 在簽訂委任契約前,務必仔細審閱所有條款,確保您完全理解並同意。
- 與律師保持密切聯繫:
- 及時提供資訊: 將任何新的資訊或證據及時提供給律師。
- 配合律師指示: 配合律師的指示,例如提供證詞、參與調查等。
- 積極參與討論: 與律師積極討論案件的進展和策略,共同制定最佳的應對方案。
律師可以提供的協助
律師可以在醫療糾紛案件中提供以下協助:
- 法律諮詢: 針對您的案件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分析法律責任和風險。
- 文件撰寫: 協助您撰寫答辯狀、聲明書、訴狀等法律文件。
- 證據蒐集: 協助您蒐集有利的證據,例如病歷資料、專家證詞等。
- 出庭辯護: 在法庭上代表您進行辯護,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 和解談判: 協助您與對方進行和解談判,爭取最有利的和解條件。
- 醫療爭議調解: 律師可協助進行醫療糾紛調解,透過調解程序,與病患家屬達成和解,避免進入訴訟程序。
額外資源
除了尋求律師協助外,您還可以參考以下資源:
-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 瞭解此法的相關規定,有助於您瞭解醫療糾紛的處理流程和您的權益。
- 醫療爭議調解委員會: 各地方衛生局設有醫療爭議調解委員會,可以提供調解服務。
-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該基金會提供醫療爭議諮詢服務,協助民眾瞭解相關權益和處理方式。電話諮詢專線:02-27091329。
提醒您: 醫療糾紛案件複雜且專業性高,及早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最佳方式。切勿拖延或自行處理,以免錯失良機。
應對指控:兒科醫師如何尋求法律協助 章節 內容 何時應尋求法律協助? - 收到律師函或法院傳票: 這是最明確的訊號,表示對方已正式採取法律行動。
- 衛生局或醫事審議委員會介入調查: 這些調查可能成為日後訴訟的基礎,及早尋求法律意見有助於準備應對。
- 與病患家屬的溝通破裂: 當醫病關係惡化,無法有效溝通時,法律專業人士可以提供中立的協助。
- 發生重大醫療事故: 涉及重大傷害或死亡的醫療事件,更需要審慎處理,尋求法律協助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措施。
- 對醫療行為的合法性或責任歸屬產生疑慮: 如果醫師對於自身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醫療常規或法律規範感到不確定,應尋求專業法律意見。
如何尋找合適的律師? 尋找一位具有醫療法律專業的律師至關重要。 尋求法律協助的步驟 - 蒐集完整資料:
- 病歷資料: 準備完整的病歷影本,包括門診紀錄、住院紀錄、檢查報告、用藥紀錄等。
- 相關文件: 蒐集所有與案件相關的文件,例如同意書、照會紀錄、護理紀錄等。
- 事件經過: 詳細記錄事件的經過,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對話內容等。
- 與律師進行初步諮詢:
- 清楚說明案情: 向律師詳細說明案件的來龍去脈,包括您的醫療行為、病患的狀況、以及您所面臨的指控。
- 提供相關資料: 將您蒐集到的所有資料提供給律師,以便律師評估案情。
- 確認律師專業: 詢問律師是否具有醫療法律專業背景或經驗,以及是否處理過類似案件。
- 討論費用: 瞭解律師的收費方式,包括諮詢費、訴訟費、律師費等。
- 簽訂委任契約:
- 確認委任範圍: 明確委任律師處理的具體事項,例如法律諮詢、文件撰寫、出庭辯護等。
- 確認權利義務: 瞭解您與律師之間的權利義務,包括您的配合義務、律師的保密義務等。
- 仔細審閱條款: 在簽訂委任契約前,務必仔細審閱所有條款,確保您完全理解並同意。
- 與律師保持密切聯繫:
- 及時提供資訊: 將任何新的資訊或證據及時提供給律師。
- 配合律師指示: 配合律師的指示,例如提供證詞、參與調查等。
- 積極參與討論: 與律師積極討論案件的進展和策略,共同制定最佳的應對方案。
律師可以提供的協助 - 法律諮詢: 針對您的案件提供專業的法律意見,分析法律責任和風險。
- 文件撰寫: 協助您撰寫答辯狀、聲明書、訴狀等法律文件。
- 證據蒐集: 協助您蒐集有利的證據,例如病歷資料、專家證詞等。
- 出庭辯護: 在法庭上代表您進行辯護,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 和解談判: 協助您與對方進行和解談判,爭取最有利的和解條件。
- 醫療爭議調解: 律師可協助進行醫療糾紛調解,透過調解程序,與病患家屬達成和解,避免進入訴訟程序。
額外資源 -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 瞭解此法的相關規定,有助於您瞭解醫療糾紛的處理流程和您的權益。
- 醫療爭議調解委員會: 各地方衛生局設有醫療爭議調解委員會,可以提供調解服務。
-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 該基金會提供醫療爭議諮詢服務,協助民眾瞭解相關權益和處理方式。電話諮詢專線:02-27091329。
提醒您: 醫療糾紛案件複雜且專業性高,及早尋求專業法律協助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最佳方式。切勿拖延或自行處理,以免錯失良機。 提升風險意識:兒科糾紛自救,預防勝於治療
在兒科醫療中,預防勝於治療不僅適用於患兒的健康,也同樣適用於醫療糾紛的防範。提升風險意識,從源頭上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是保護醫師、患兒及其家屬的關鍵。以下將探討如何提升風險意識,降低兒科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加強醫學知識與技能
身為一名兒科醫師,擁有紮實的醫學知識和熟練的診療技能是根本。
- 持續學習: 醫學知識日新月異,兒科醫師應不斷學習最新的診療指南、用藥資訊和醫療技術,才能為患兒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
- 專業培訓: 參與專業的培訓課程和研討會,提升診斷和治療能力,特別是對於罕見疾病和複雜病例的處理。
- 經驗累積: 透過臨床實踐不斷累積經驗,並從錯誤中學習,精進自己的專業技能。
完善病歷記錄
一份完整、清晰且準確的病歷是醫療行為的重要佐證,也是保護醫師和患兒權益的關鍵。
- 詳細記錄: 詳細記錄患兒的病史、檢查結果、診斷依據、治療方案和用藥情況,以及與家屬溝通的內容。
- 及時更新: 隨時更新病歷,記錄病情變化和治療進展。
- 客觀描述: 以客觀、準確的語言描述病情,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帶有個人主觀色彩的詞語。
- 符合規範: 嚴格按照醫療機構的病歷書寫規範書寫病歷,確保內容完整、格式規範。
可以參考像是我要證明網 提供的兒科病歷書寫規範。
強化醫患溝通
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建立信任關係、減少誤解和糾紛的基石。要讓家屬充分瞭解患兒的病情、治療方案和潛在風險,並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和擔憂。
- 有效溝通技巧: 學習並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例如積極傾聽、同理心表達、清晰解釋等。
- 充分告知: 在診療前,向家屬充分告知患兒的病情、診斷依據、治療方案、預期效果、可能風險和替代方案。
- 耐心解答: 耐心解答家屬的疑問和擔憂,確保他們充分理解醫療決策。
- 建立互信: 透過真誠的溝通建立互信的醫患關係,減少因誤解或不信任而產生的糾紛。
- 書面同意: 對於高風險的診療行為,應取得家屬的書面知情同意。
醫病溝通的重點在於,醫師應主動關懷,建立互信關係,及時回應家屬的疑問與擔憂。
建立風險管理意識
醫療機構應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定期進行風險評估,及早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並制定相應的防範措施。
- 風險評估: 定期對醫療流程、用藥管理、設備安全等方面進行風險評估,找出潛在的風險點。
- 制定預防措施: 針對評估出的風險點,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例如完善醫療流程、加強用藥管理、定期檢查設備等。
- 建立應急預案: 建立應急預案,以便在發生醫療意外時能夠迅速、有效地處理。
- 定期演練: 定期進行應急預案演練,提高醫護人員的應對能力。
- 鼓勵風險報告: 鼓勵醫護人員主動報告醫療風險事件,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
投保醫療責任保險
考慮投保醫療責任保險,以轉嫁醫療糾紛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
總而言之,提升風險意識是兒科醫師預防醫療糾紛的重要一環。透過不斷學習、完善病歷、強化溝通和建立風險管理意識,可以有效地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保障醫患雙方的權益,建立和諧的醫患關係。
兒科糾紛自救:醫師如何應對指控 結論
在這份「兒科糾紛自救:醫師如何應對指控」指南中,我們從完善病歷、有效溝通、法律協助,到提升風險意識,全方位地探討了兒科醫師在面對醫療糾紛時的自保之道。面對醫療環境的複雜性與挑戰,兒科醫師不僅要精進醫術,更要學習如何保護自己,維護醫病關係的和諧。
本指南彙集了實用技巧、案例分析、法律指導與應對策略,
我們深信,透過不斷學習與成長,兒科醫師不僅能守護患兒的健康,也能維護自身的專業尊嚴。讓我們攜手努力,為建立更和諧、更健康的醫療環境而努力!
如果您在醫療法律方面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協助,歡迎隨時聯絡【展正國際法律事務所 黃偉琳律師】 Welcome to contact us
兒科糾紛自救:醫師如何應對指控 常見問題快速FAQ
1. 當兒科醫師面臨醫療糾紛指控時,第一步應該怎麼做?
當兒科醫師面臨醫療糾紛指控時,首要之務是保持冷靜,並確認病歷的完整性與正確性。立即尋求專業法律協助,諮詢具有醫療法律專業的律師,以瞭解自身權益和應對策略。同時,詳細記錄事件經過,蒐集所有相關資料,例如病歷、同意書、檢查報告等,以便律師評估案情。
2. 如何有效地與患兒家屬溝通,以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建立有效的醫患溝通是預防和處理兒科醫療糾紛的關鍵。兒科醫師應主動傾聽家屬的疑慮和擔憂,展現同理心,並給予明確且詳盡的回答。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病情、診斷結果或治療方案,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醫學術語。鼓勵家屬參與決策,尊重他們的意願,建立互信的醫患關係。對於高風險的診療行為,應取得家屬的書面知情同意。
3. 完善的病歷在兒科醫療糾紛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應該如何確保病歷的完善?
在兒科醫療糾紛中,完善的病歷不僅是醫療照護的記錄,更是保護醫師自身權益的最重要防線。一份詳實、客觀且完整的病歷,能在面對指控時,成為最有力的證據,協助釐清事實,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風險。要確保病歷的完善,務必謹記病歷書寫的黃金原則: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清晰易讀、符合規範。此外,還應特別注意兒科病歷的特殊考量,例如記錄病童的年齡與發育階段、溝通困難、用藥劑量、疫苗接種和過敏史等。